2007年8月27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鼠标”破案巾帼高手
本报记者 朱兰英

  曾经以为现代“福尔摩斯”干的是智力活,更是体力活,他们要么在勘查现场和实验室挥汗如雨,要么在追捕路上与嫌犯斗智斗勇,然而张继红让人们看到了自如运用高科技探案的另一面:点点鼠标便能锁定嫌犯。在省公安厅最近评出的第二届刑侦行家中,浙江省公安厅刑事犯罪信息科高级工程师张继红是惟一一名从事刑侦信息分析应用的女行家。

  “鼠标”破案高手
  1991年的一天,年轻的张继红被领导叫去“管理”一堆刑事犯罪信息卡片时,谁也料不到这个文静的女孩日后会成长为刑侦信息分析应用领域的高级工程师。而当时,张继红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总有一天,中国的刑事侦查一定能够像国外的侦破电影一样,“点点鼠标”即能破案。
  今天,张继红的梦想成了真。每天一到办公室,她的第一个动作便是打开计算机,阅读公安网络应用平台上成千上万条的信息。很多时候,一条条看似毫无关联的内容,突然会在她的脑海中碰撞出火花,从而成为关键的破案线索。这样的碰撞并非偶然,而是依靠她近20年在信息破案领域孜孜以求练就的职业敏感。

  利用网上信息屡破大案
  有时候,做一名侦探并不需要真刀真枪或历经腥风血雨。她的外表可以很柔弱,可依靠精湛的刑侦技术,她照样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出嫌犯。去年冬天,在金华某宾馆二楼餐厅包厢,一些朋友邀上张继红一起聚餐。聚完餐后,一个朋友发现挂在椅背上的包不见了。通过宾馆的监控录象发现,有4个陌生男人走进过餐厅,他们的嫌疑很大。
  长期从事信息研判的张继红,对许多侵财型案件的特征十分清楚。她可以很清楚地说出,哪类犯罪是哪个地方的“高危人群”所为,惯用的手段是什么,用什么工具,主要针对哪些人群等等。对此案反映出来的所有信息进行过滤之后,张继红很快找到了这起盗窃案件的侦破方向——东北人,流窜作案,当晚应该就住在金华的宾馆里,在其他城市可能有犯罪记录。
  张继红当即与上海、江苏等地从事信息研判的同行取得联系,得知就在2天前,上海警方破获了一起宾馆拎包盗窃案,其中有2名嫌疑人是在杭州抓获的。她当即提出,对金华宾馆内多人同行的沈阳籍人员进行排查,同时,通过网上信息查询排查出,曾与上海警方抓获的两名嫌疑人3年前同行的一人当晚正住在金华,有很大的作案嫌疑。第2天凌晨,金华警方在某宾馆抓获了4名沈阳籍犯罪嫌疑人,他们当中的2人正是张继红之前在网上锁定的目标。

  摸着石头过河创新刑侦技术手段
  金华,是张继红最早从事信息工作的地方。1996年,刑侦专业科班出生、在金华婺城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做了5年多信息管理的张继红拥有了全局第一台计算机。那时候,全省刑侦综合管理系统单机版正式投入使用,但是没有教科书,没有师傅,张继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刑侦信息分析应用发展的最初,大多依靠做人的信息,比如辨认指纹、照片,很少利用案件信息,而张继红在这方面却有了突破。一天,婺城区公安分局刑大破获了一起团伙盗窃案,张继红参与了案件的侦破。晚上,她在单位对该案进行资料采集,并把系统里手段相同的同类型案件全部找出来,交给了正在审讯的同事。“第二天,我问他,昨天给你的资料有用么?他说,当然有用了,审讯时,嫌疑人交代了不少我们原先没掌握的犯罪事实。”从此,张继红开始尝试利用网上信息串并案件,并带出了越来越多的破案线索。
  “一开始,很少有人意识到信息分析应用的作用,到后来局面完全改观了,侦查员会三天两头跑来问,有没有线索提供一点?”张继红越来越感到信息分析应用的舞台远比她想象中更为宽广。
  正是靠了这样的探索精神,张继红拥有了很多的全省“第一”:她最早以情报信息员的身份参与一线侦查工作;她最早利用网上信息串并案件开始进行网上作战;她最早探索网上立案的工作机制以促进信息质量与时效的提高。由于她为全省刑侦信息工作发展起到了实质性的推进作用,2000年4月,她被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的荣誉称号。

  她在思考“网上破案”的未来
  今年夏天,省里举办了刑侦信息分析应用竞赛活动,每天全省各地都会有各类信息上报。而此时的张继红,已是省公安厅刑事犯罪信息科的高级工程师,她在审核这些简讯时,依然想着为侦破案件服务。同时,她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同事设计开发出了“网上缉控预警库”、“高危搜神”等一批深受基层刑警欢迎的研判工具。
  然而,张继红已不再仅仅满足于自己突破了多少案子。“信息分析应用走到今天,依然还在延续着师傅带徒弟的教导方式,没有教科书,也没有专业的操作规范。”张继红说,她和同事们正在研究一个给专业信息分析人员使用的应用平台,“很难,既要把分析的操作规范‘定死’,又不能束缚分析员的思路。”一有空闲,张继红就会思考这些问题。她说,一条规范化的刑侦信息分析应用道路,就意味着刑事侦查领域一个更为美好的明天。